访问次数:17163
「亚洲未来领袖奖学金计划」是香港百贤教育基金会捐赠设立的奖学金项目,用于支持亚洲各国优秀青年学生在亚洲一线大学留学,旨在通过加强亚洲各国优秀青年学生的交流,增进相互间了解、信任,培养能够引领国际发展的未来亚洲领袖,为亚洲各国间的友好往来乃至世界和平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国际环境。
浙江大学是“亚洲未来领袖奖学金计划”的核心大学,负责招收亚洲各国优秀青年学生来浙江大学攻读公共管理硕士项目。
「亚洲未来领袖奖学金计划」由百贤亚洲研究院负责实施。关于「亚洲未来领袖奖学金计划」的更多信息,请访问百贤亚洲研究院网站:http://www.bxai.org/
奖学金授予所有硕士课程学生。
一、奖学金内容
1、奖学金
—免交学费;
—提供免费校内住宿;
—提供奖学金生活费6000元人民币/月(每年提供10个月, 共两年);
—提供来华留学生综合医疗保险(相关保险条款请参阅留学保险网www.lxbx.net的来华留学生保险简介);
2、奖学金期限:2学年
二、入学及奖学金申请
1. 申请人资格
—亚洲国家的非中国籍公民,身体健康;
—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学位或本科应届毕业生,年龄一般不超过 40周岁;
—学业优秀、诚实正直、视野开阔、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认同“亚洲未来领袖奖学金计划”的使命与愿景;
—英语水平优良,可用英语进行学习。母语为非英语者需提供相关英语水平证明;
—入学后应全日制就读于浙江大学,积极参与校方组织的各类活动;
—同意签署“亚洲未来领袖奖学金计划”学员承诺书。
2. 申请时间
即日起至5月20日。
3. 申请材料:
①《浙江大学留学生入学申请表》。通过浙江大学留学生招生报名系统(点击进入) 填写和提交电子报名信息,并打印《浙江大学留学生入学申请表》,本人签名并贴照片。
注:在线申请时请选择申请“硕士研究生”,第一志愿选择“公共管理(亚洲未来领袖奖学金项目)”。
②《浙江大学亚洲未来领袖奖学金申请表》。用浙江大学留学生招生报名系统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入奖学金申请接口(点击进入) ,点击页面左下侧“申请亚洲未来领袖奖学金”,提交、打印《浙江大学亚洲未来领袖奖学金申请表》,本人签名并贴照片。
③个人普通护照复印件。
④本人签名的“亚洲未来领袖奖学金计划”学员承诺书(点击下载)。
⑤学历证明原件或公证件。如申请人为在校应届毕业生,需提交本人就读学校出具的在学证明,录取后需补交学历证明原件或公证件。中英文以外文本需附经公证的中文或英文的译文。
⑥本科阶段成绩单原件或公证件。中英文以外文本需附经公证的中文或英文的译文。
⑦英语水平证明材料(母语为英语者无须提供)。
⑧个人陈述。不少于1000字,用中文或英文撰写。内容包括个人的学习、工作经历,申请理由和研究计划。
⑨两封推荐信,分别由两名副教授职称以上专家用中文或英文撰写,推荐人签字并附联系电话及Email。
⑩发表过的学术论文或学术成果(如有)。
《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点击下载),请提交复印件,原件自行保留。此表格由中国卫生检疫部门统一印制,需用英文填写。申请人应严格按照《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中要求的项目进行检查。缺项、未贴本人照片或照片上未盖骑缝章、无医生和医院签字盖章的《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无效。鉴于检查结果有效期为6个月,请申请人据此确定本人进行体检的时间
申请材料不全者不予受理。无论录取与否,申请材料均不退还。
三、录取及通知
学校对申请人资格和申请材料进行评审,择优录取,预计在7月底前通过网站公布奖学金录取名单并及时向奖学金获得者发放《录取通知书》、《外国留学人员来华签证申请表》等相关录取材料。
四、其他
1. 奖学金获得者须根据接收院校规定按时到校报到。无故逾期未报到者,奖学金资格不予保留。
2. 入学体检核查不合格者,奖学金资格将被取消。
3. 奖学金生如不能按期完成学业,奖学金期限不予延长。
4. 奖学金生因患疾病或者其他个人原因无法继续学习者,奖学金资格不予保留。
5. 本办法由浙江大学负责解释。
五、联系人
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联系人
潘老师 Email:yiyunpan@zju.edu.cn
电话:0086 571 87951456 传真(Fax): 0086 571 87951755
注:请在信封上注明“亚洲未来领袖奖学金申请”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系人
邵老师 Email: xxzy@zju.edu.cn
电话:0086 571 56662026 传真(Fax):0086 571 56662011
网站:http://www.cpa.zju.edu.cn
附錄
亚洲未来领袖公共管理硕士项目
“亚洲未来领袖公共管理硕士项目”是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设的全日制英文授课研究生项目,致力于培养既充分了解当代中国、日本等亚洲主要国家政府体制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又具备参与、倡导公共事务治理实务技能的公共部门领袖人才。该项目每年面向亚洲(除中国以外)国家、地区选拔招收15名学业优秀、诚实正直、视野开阔、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领导潜质的顶尖大学本科毕业生,享受「亚洲未来领袖奖学金计划」奖学金。同时,项目将面向中国大陆知名高校招收15名优秀本科毕业生,与国际学生混合编班,一起进行为期两年的公共管理专业硕士项目学习。开学时间预计为每年9月初。
1. 项目特色
以培养未来公共部门领袖人才,增进亚洲各国间优秀青年的交流、了解为目标,「亚洲未来领袖公共管理硕士项目」在项目设计上具有如下特征:
 伙伴
为了增加亚洲各国青年的相互理解,项目采用“1+1”的组织形式,安排1名国际学生和1名中国大陆学生同住,在日常交流中互相学习、增进相互了解。
 合作
项目重视开展跨学科合作、跨领域合作与跨国合作。
跨学科合作以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多学科交流为重点,积极打造包括政治学、行政管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在内的跨学科平台;跨领域合作旨在满足项目理论与实务兼顾的人才培养要求,致力于促进浙江大学与各级政府、(社区)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的紧密合作,为学生开展专业实践奠定基础;跨国合作旨在邀请国际知名教授和专家来校讲课,帮助学生形成国际视野。
 参与
项目以亚洲与变化的中国为主线,突出全球视野和中国视角,通过为学生提供深度考察中国社会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变化,探讨亚洲及世界发展的共性问题和现实挑战,实现领导力的全面提升、批判性思维以及跨文化理解力的系统培养。
2. 课程设置
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项目设置了“中国在亚洲”的区域研究课程、“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专业训练课程等两个模块。
“中国在亚洲”的区域研究课程,致力于在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比较中介绍当代中国的政府管理体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当前时期亚洲各国的主要关系等。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专业训练课程,重点介绍当前公共管理中前沿理论和操作工具。
亚洲未来领袖公共管理硕士项目课程设置
中国在亚洲 |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
中国政府与政治 | 政治学研究 |
中国社会研究 | 公共经济学 |
中国政治与外交研究 | 治理理论与实践 |
亚太国际关系 | 公共预算管理 |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 |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
外交政策研究 | 公共政策制定与分析 |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全球政治经济学 | 公共行政学研究 |
注:实际课程开设情况以当年培养方案为准。
3. 专业实践与毕业论文
项目重视增加学生对真实中国、真实世界的了解,致力于培养学生描述、解释真实世界的能力。为此,项目专门设置了“公共管理实践”的毕业论文模块,旨在以研究项目为载体,由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小组开展实地调研,分阶段完成毕业论文。
“中国观察”选题阶段。在教师带领下,学生将走进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工厂、乡村、学校、媒体等,切身观察、体会和理解真实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现状,增进对中国的全面认识和深入了解,并确定研究选题。
专题调研阶段。依据研究选题,导师将指导学生学习小组访问政府官员、社会组织负责人,实施各类社会调查,分析文献资料和数据等,完成实证调研。
“亚洲未来领袖公共管理高峰论坛”研究报告展示阶段。完成研究报告后,项目将组织教授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邀请政府官员、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等相关公共部门实务人员担任嘉宾,点评学生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用交流。
4. 师资团队
项目积极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在全球选聘最好师资为学生开设课程。项目授课教师包括:
Thomas Heberer,德国著名政治学家、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曾任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所长、东亚研究所所长,现为浙江大学全职教授。
Joseph Fewsmith,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美国波士顿大学国际关系系、政治学系教授,曾任波士顿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现为浙江大学求是讲座特聘教授。
赵鼎新,著名社会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现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千人计划学者”。
张俊森,著名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千人计划学者”。
曹洋,著名社会学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现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引进教授。
郭苏建,著名政治学家、中国问题研究学者,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教授,著名中国研究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主编,现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省千人计划学者”。
郁建兴,政府管理系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国家-社会关系、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创新研究。
余逊达,政治学系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比较政治、民主理论、政体设计、中国政治发展与治理理论等研究。
郭继强,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理论研究。
林卡,社会保障和风险管理系主任、教授,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等领域研究。
陈丽君,政府管理系教授,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公共部门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管理,诚信和信用管理,决策心理等研究。
王诗宗,政府管理系教授,浙江大学MPA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国家-社会关系研究。
李金珊,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公共经济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与公共事务、公共政策分析、欧洲事务等研究。
Gregory J. Moore,政治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中国外交政策、东亚国际关系等研究。
5. 项目语言
英语为该项目教学和研究用语。同时,学校为留学生开设汉语课,帮助学生提高基础汉语交流能力。在此基础上,依据开展实地访问、实证调研的需要,学校通过配备中国学生、专业翻译等方式,确保学生学习、访问、研究和交流的零障碍。
6. 亚洲未来领袖暑期交流项目
学生须参加一期由百贤亚洲研究院组织的「暑假优化课程」交流项目。